编按:健忘、经常无故与人争执、判断力衰退等,都是认知障碍症的早期征兆。在香港,每十名 70 岁或以上的长者,或每三名 85 岁或以上的长者,便有一人患上认知障碍症。一旦有家人患上此症,如何更适切地照顾他们?照顾者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新鸿基地产慈善基金特意邀请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精神科学系林翠华教授,构思和拍摄认知障碍症特辑《智得耆乐》,提升社会对认知障碍症的认识。

若家人患上认知障碍症,除了患者的精神健康状况,其财务分配也可能是一大难题。由新鸿基地产慈善基金赞助的《智得耆乐》,第七集邀得律师阐释何谓“持久授权书”,帮助长者及早作出晚年规划。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精神科学系林翠华教授邀请黄煦珊律师担任第七集的嘉宾。黄律师表示,遗嘱或平安纸用以列明一个人在身故后,其遗下的资产将如何被分配。但对于失去精神行为能力的人,遗嘱或平安纸则无助其财务安排。

而在香港法例《持久授权书条例》下,任何人都能使用“持久授权书”。授权人可在“精灵”时,预先委任一位或多于一位可信任的人士,在其失去精神行为能力时代为处理财务。此举可避免自身失去精神行为能力时,家人因处理其财务问题而带来的问题。

黄律师续解释,“持久授权书”必须在医生和律师见证下签署,只要授权人具有精神行为能力,可随时更改受权人包括撤销授权。

若“持久授权书”仍未在高等法院注册登记,只要将正本销毁,便等同撤销;若已在高等法院注册登记,则需要向高等法院申请取回。

林教授总结时指,持久授权书未必适合每一个人,但建议大家尽早规划晚年的财务安排,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案,并作出明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