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当代中国大学的现代性危机及其超越”(CYB17052)
摘要: 一直以来,通识教育所追求的“理性自由”目标要求自身超越自由教育的“自由”内涵,但由于在概念上以及历史事实上相互交集,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这二者被部分学者看作是相互捆绑甚至相通相融的关系。杜威曾站在教育民主的角度对自由教育的“阶级性”“政治符号性”“文化标志性”进行了批判,直指其“不自由的陷阱”。因此,通识教育必须超越自由教育的逻辑框架才能达到其自身的“自由”目标。在教育建构主义以及经验论的思想框架下,杜威以“建构—解构—重构”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为此提供了理论基础。这种教育理念作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的教育”为现代大学通识教育提供了一条通往“自由目标”的自由之路,且有望解决目前大学通识教育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