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的是刚分别的那个人,也是想起许多分别的记忆。每个人对离别的感受、表现不同。也许是默默安静的、极度悲伤,狂躁的、以某一个心里的目标期许的,或者装作不在乎的。十多年前看着《心动》时,总遥想着“真正的离别是什么样子的?”、“跟一个人从世上彻底的说再见,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我以为我很早就知道“离开”是什么样的心情,以为那童年看着父亲的背影离开的时候就是最难忍受但必须面对的离别。我始终都没有反应过来,那个失去和离别到底我是用怎么样的心情度过的?它就这么跟着我生活成长,一直到父亲过世后,我依旧很难反应到底要用什么样的心情来面对那样彻底的失去。直到父后的第N天,我看了《囧男孩》的第N次,骗子一号跟父亲道别的那场戏,才发现连那样好好的道别我们都不曾有过,就连最后一段时光,也是在强心剂越打越多未曾醒来的加护病房里。
《念念》用了三个孩子与父亲、母亲、兄妹的离开串起。阿翔(张孝全)那段其实有点弱,中间穿插著阿妹和阿男的比重太强,强到觉得没有阿翔好像也没关系。三个主角心里想念的、未说再见的,都影响自己从分别的那一刻,到自己终于有力气(勇气)、到自己终于不得不说再见的人生阶段。
二十出头的时候,听着《心动》这段歌词的时候,我总以为那描写的就是爱情(友情)了。三十几岁看着《念念》哼著这首歌的时候,突然惊觉,回头看到的那个“你”就像阿妹和阿男那样,他们也许真的存在,也在时间的流逝后再见了;他们也许不存在,就是心里的想念而已,是自己和自己作伴!
离别的悲伤和难过,不是以字面上的精准来描述给别人知道,也不是替自己设下什么样的里程碑,今天难过完明天就好了。它有时就这样跟着你一辈子,直到你找到一把打开它的钥匙,将它从心里解开。
有些电影真的比较适合一个人看。
适合一个人看的电影,可不可以不要一直讲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