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 立仰光街头,英殖民时期的建筑群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和花草之间,眼前流动的,是那些形形**、不同型号、不同年代的老旧汽车。如超高龄的各种英美 “老爷车”、吉普车、美式军用卡车、宽型大轿车、德式甲壳车等等。这些早已在其产地变成废铁的老款名车,在21世纪初的仰光行驶着,被游客称为“移动的万 国汽车博物馆”。

  这是自1994年丹瑞军政府执政之后,西 方社会对缅甸实行经济制裁的直接后果。这些车,一如容颜尽失的女人,除了锈迹斑驳的外形,让人依稀记起它昔日的美貌富贵外,其内脏全部是重新更换组装的。 因了这种需求,缅甸的汽车修配行业非常发达。如同其它许多行业一样,各种能工巧匠遍及缅甸每一个角落。电子产品、传统手工艺、电视冰箱,汽车飞机,等等等 等,他们无所不能,任何一个在先进国家被丢弃的东西,经他们的手都能延长寿命并获得再生。

  比 较普遍的是从泰国转卖的日本二手旧车,一些车上还留着日文印记。其它还有标著云朵一样缅文的印度巴士、缅甸本土生产的公共汽车和各种简易车。在这里,驾车 靠右行,但驾座则有左有右。其中最奇葩也是起价最低的——20缅币就可乘坐——当属类似小型卡车的蓬顶“公交”。常见挤满人的车尾部的踏板上,总是挂着一 串青年男子,他们穿着笼基,用两个脚趾挑着丁字拖鞋,人多时,常常一只脚踩在车踏板边缘,另一只脚悬空在外。车开起来,摇摇欲坠,酷得让人惊心。

  最酷的公交车。安琪摄于2007年12月20日。

  每 天一早,这些五花八门的交通工具,将人们从仰光城郊的四面八方带向市中心。尽管政府部门2004年迁移到奈比多了,但仰光仍然是这个国家名副其实的首都。 近30个外国使团及其相应的服务设施,可供举办大型宴会的高级宾馆,络绎不绝的外国游客,金光灿灿的佛塔景点,遍布街头的市场和茶座,这一切都给人们提供 了各种工作机遇,让这个城市布满生机。

  但是,一旦走近仰光,深入进去,一切便都显得荒诞不经,令人心酸焦虑,无所适从。(《仰光笔记:现实生活场景及其禁忌》连载1。《新史记》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