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体育课上打篮球赛。微信公众号“半月谈”

微信公众号“半月谈”9月16日消息,广州市不少准初一学生这个暑假很忙,《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实施意见》将于2021年正式实施,本着“赢在起跑线”的思路,不少家长已经开始研究如何让孩子在3年后的体育中考上拿满分。

记者多地采访发现,随着教育部门对上好体育课的要求越来越严,中小学体育课被挤占的问题已得到很大缓解,但如何才算上好体育课成了悖论:如果体育不列入考试,容易变成“走形式”;一旦列入考试,被重视的同时又大概率成为应试课程。体育到底跟着考试走,还是跟着兴趣走?

记者注意到,将于2021年推行的广州新体育中考,体育与健康考试分值将提高至70分,各单项的评分标准也逐年提高,满分越来越难。广州一名体育老师直言,自己赞成增加分值和难度,“当体育考试能够充分拉开分数差距时,家长自然就会把体育重视起来了”。

深圳家长张先生说,他去年就为孩子报了跳绳班,一节课100多元,“不过确实立竿见影”。记者了解到,有家长甚至砸了2万元让孩子练跳绳,很多家长的见面开场白都变成了“你们家的孩子现在一分钟能跳多少个”。

一名家长跟记者算起了账:现在无论是小学生体能监测还是体育中考,分数必须拿满。文化考试多一分比较难,所以不能让孩子在体育上丢分,不管怎么样也得练上去。对于体育课应试化的问题,他有些不在乎:“反正都能增强体质,学校这么做,我们是支持的。”

不可忽视的是,体育课应试化让课程内容变得枯燥。记者采访发现,很多孩子对练“老几样”的体育课表示反感,他们更喜欢自由、轻松、项目选择多元的体育课程。有专家认为,目前国家强制保障体育课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让孩子们学会一两项体育技能。体育课过分应试化,一来不具备可持续性,二来会造成孩子对体育的逆反心理。

这也是很多老师和校长的共同感觉:高中生体质甚至还不如初中生。记者采访中发现,出于安全、担心影响学习等原因,目前国内多数高中的体育课只能达到“动一动”的水准。虽然课时有保障,但锻炼效果要打一个问号。

江苏某重点高中一体育老师说,该校的体育课是有保障的,即使高三也不会停体育课,但原则是“别太剧烈”。广州某中学体育老师告诉记者,如果只是中考考体育,高考不考体育,就必然出现中考纯应试,高考走形式的情况。

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对保障开展学校体育课提出明确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