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丛飞从数十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当之无愧地成了“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几天前,丛飞走了。临危之际,他还留下遗嘱,将眼角膜捐出。一个传递爱的使者就这样离我们而去,很多人为此痛惜不已。丛飞虽走了,他的歌声犹在,笑容长存。丛飞人生在不断奉献中完美“谢幕”,给我们活着的人以许多启迪。丛飞是广东的骄傲。广东为丛飞而自豪。丛飞的事迹感动了广东,更感动了中国。[欢迎发表评论]

  李跃:爱心是个人意愿的体现,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为资助生活困难的失学儿童和残疾人,丛飞捐款捐物累计金额超过300万元。这样的壮举需要个人崇高精神的支撑,同时也需要相当程度的物质保证。开放的时代、良好的社会环境,赋予了像丛飞这样的爱心人士救助他人的能力,使爱心播撒成为可能。可以说,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时代,孕育了像丛飞这样的爱心大使。逐步走向开放的社会,为爱心提供了自由生长的土壤和空间。丛飞的出现,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详细内容 欢迎发表评论

  他为了捐助贫困生而舍家舍命,这种状态对于正常人来讲难道能说得通吗?如果大家都宣扬这种舍家舍命捐助他人的“道德”,谁还能活得好?在丛飞如此不顾惜自己的健康和家人的感受时,对家人而言,他难道不是一种自私吗?如果为了捐助他人而伤害健康、亲情,在亲人的心里这能称之为道德吗?连自己和亲人都不顾惜的人值得如此大肆宣扬吗?如此宣扬的目的是什么,是想让大家都去肯定他舍家舍命的“道德”并以此为榜样?如果人人都象他一样,谁还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一个不能过正常人生活的社会对大家而言还是正常幸福的社会吗?>>详细内容 欢迎发表评论

  丛飞原名张崇,1969年10月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的农村。初二辍学,后考入沈阳音乐学院,1992年毕业,到广州闯荡,1994年到深圳。1994年8月开始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截至目前,他已经资助了178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

  2005年4月12日,媒体首次披露丛飞捐助事迹。

  5月12日,丛飞被确诊患胃癌。

  2005年5月27日,在病床上加入中国***。

  2006年2月9日,丛飞入选“2005感动中国”人物。

  2006年4月11日,丛飞决定捐献眼角膜。

  胡诗词南下告慰丛飞:“我也有能力资助别人了”

  深圳举行丛飞遗体告别式 万人含泪送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