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10月罗素访问中国,直至次年7月回程,上海是他中国之行中的一站。罗素的来华确实受到欢迎。造访过中国并引起轰动的杜威向国人介绍现代哲学家时把罗素列为...当世时代精神代表之一,这使得国人对罗素颇多期待。“五四”前后的中国,向西方学习以谋求社会改造、为国家寻找出路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普遍共识。罗素对欧美的历史、政体、社会问题了解既深,在访问中国前又考察了作为首个社会主义体制政权的苏维埃俄国,加上他本人的学问、人品无可争议,因此被认为是各种思潮和改革方案的**评判者。而国内持各种政见主张的知识分子都有意在罗素的理论中找到共通点,为自己背书。

不过,与其说罗素受到了“热捧”,不如说他受到更多的是“热议”。罗素来华之前以改良社会主义的“基尔特(Guild)社会主义”主张见知于公众,这让原本就持有不同意见者难以接受。他来华后则做过多场演讲,发表过各种观点,这些见解或囿于主题、或局限于篇幅,很容易被人断章取义地误解、或被认为并没有给出如何实现的方法。因此对于罗素的思想和言论,当时赞同与反对的声音都很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