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张培仁副院长指出,工研院提供多元化跨领域研发环境、专业人才培训计划,期培养更多具有“整合力”、“创新力”、“国际力”的卓越人才。
随着明年替代役即将结束,工研院开出128名研发替代役名额,邀请对创新研发充满热情的优秀青年踊跃加入!工研院提供多元化跨领域研发环境、专业人才培训计划,期培养更多具有“整合力”、“创新力”、“国际力”的卓越人才,有助于强化国内产业竞争优势与新契机。针对83年次(含)之后出生的役男,工研院也推出“先卡位再当兵”专案,欢迎具创新研发能力之硕博士毕业生,可于当兵前先报到卡位。
工研院副院长张培仁表示,创新是台湾产业发展的关键之路,工研院专长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正是整合学术界基础研究与产业技术需求的重要桥梁。尤其工研院的研究领域横跨生医医材、绿能环境、资讯通讯、材料化工、机械系统与电子光电,并具备技术服务、产业服务功能,以及育成与创业等资源。对于甫自学校毕业,对科技研发怀抱持热情与理想的有志青年而言,工研院跨领域的专业研发环境,能同时兼顾技术开发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具备实现商品化与产业链接的能力,不仅有助于青年研究员快速培养“整合力”,更是创新突破、施展抱负的好机会。
张培仁指出,加入工研院研发替代役可持续累积科技研发的能量与经验,透过院内特有开放式创新系统平台与其他领域专家共事,洞悉、接轨产业需求,甚至进一步投入新创事业,一圆学以致用的梦想。尤其现今科技产业瞬息万变,跨领域思维与“创新力”已是优秀人才必备条件。
张培仁强调,工研院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鸿鹄计划”鼓励优秀研究人员至国际顶尖机构进修,包括德国佛劳恩霍夫研究院、美国史丹佛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以国际化合作研究经验来提高研发人才的胆识、世界观。此外,工研院的研发成果自2008年起多次获得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R&D 100 Aawards)肯定,均展现丰沛的“国际力”能量。
目前任职于工研院电子与光电系统研究所且获奖连连的方彦翔副组长,就是工研院研发替代役的优秀个案。“全方位的跨领域学习,引领人生进入新局 ”,方彦翔表示,鲜少有组织能在短时间内提供如此完整的资源促使员工大幅成长,除了有跨域研发能力精进的机会,在工研院“能以较高的视野的综观产业变化,并从中培养领导者气息”。方彦翔在工研院服役期间,从参与Ⅲ-∨族半导体基板与LED磊晶技术研发,至与国内知名大厂技术移转合作,使台湾厂商在LED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杰出的成果更让他获得102年中国工程师学会优秀青年工程师奖。他指出,这都归功于工研院提供多元环境与跨领域学习,“工研院是你面对多变未来,培养披荆斩棘能力的少林寺”,并建议有意选择研发替代役的年轻人,工研院是能提升个人能力并可从中学习成长的**选择。
为使员工专心于高科技研发,工研院也提供完善的生活后援。例如依新进、安胎及育儿、生病、公务出国、进修等需求,设计优于法令规定之给假方案;设置托婴中心、幼儿园以及附设安亲班,协助照顾员工子女;打造多功能运动健身场馆“悠活馆”,鼓励员工健身抒压。
工研院广招百位研发替代役,邀请曾为工研院研发替代役且目前任职于工研院电子与光电系统研究所的方彦翔副组长现身说法,分享成功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