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邹敏惠(环境资讯中心记者)

荒野保护协会今(21日)公布2019年ICC净滩数据,发现近七成的海洋废弃物跟饮食有关。分析过去五年数据,塑料袋、饮料杯、免洗餐具、与吸管等一次用塑胶制品均有下降趋势。尤其吸管,平均净滩每公里所捡到的吸管数量,较去年减少27%,显示吸管限塑政策已有初步成效。

荒野保护协会自2007年起加入国际净滩行动(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ICC),每年从“爱海小旅行”网站汇整国内净滩数据,为国内唯一长期累积净滩数据的平台。2019年,全台共有322场净滩,总计1万8318人,清出3万7157公斤的海洋废弃物,净滩总长度72.73公里。

荒野保护协会理事长刘月梅表示:“这五年数据显示每公里净滩废弃物数量减少,反映限塑政策确实发挥成效,但目前惟有饮料杯的管制迟迟未公布,期待环保署尽快发布饮料杯的限用规范。”

2018年国内环保团体和环保署共同组成海废平台,发布海废治理行动方案,宣布一次用塑胶制品至2030年的减量时程表。环保署废弃物管理处副处长刘瑞祥表示:“削减塑胶用量是国际趋势,欧盟和联合国都分别订定时程表,环保署未来也会朝着减塑、限塑、禁塑的方向,推动塑胶的循环经济。”

台湾反核运动大事记 1978~2022

“毒塑胶”食品容器先退场 环署预告草案 食物、饮料包装将禁用P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