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明天皇之女,母为王太夫人苏我坚盐媛,生于554年,名额田部。18岁成为异母兄敏达天皇妃,生有二男五女。敏达天皇后广姬死后被册立为后。32岁时因敏达天皇去世,称太后。当时,统治层政争激烈,贵族势力代表苏我氏独揽朝政,凌压皇权,皇室地位极其不稳。592年,苏我马子杀死崇峻天皇,因朝臣一再请求,在飞鸟丰浦宫即位而为推古女天皇。 推古女天皇虽以苏我氏外甥女身份践祚,但他崇尚贤明政治,主张加强皇权。为避免与苏我氏直接冲突,特意立厩户皇子(后称圣德太子)为摄政,朝中实权均委其掌管。在推古女天皇支持下,圣德太子自上而下推行社会改革,倡导佛教,兴建佛寺;制定冠位十二阶,建立新的官僚制度,打破原先的氏姓门阀制度;颁发《十七条宪法》,规范道德和精神体系。改革的总目标是形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统治体制。在致力国内改革同时,推古朝还制定与中国隋朝平等交往的外交方针,开辟了日本外交史上的新时代。 607年,遣隋使节所携的日本国书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尔后的第二次国书则名明言:“东天皇敬白西皇帝”,这是“天皇”称号首次出现于正式外交场合。以后,推古朝又屡遣使节和学问僧、留学生往隋朝,发展两国关系,汲取先进文明。另一方面,为提高日本在东亚的国际地位,圣德太子执政期间,继续对朝鲜半岛发动侵略战争。622年,圣德太子去世,推古朝改革不了了之。一度受到抑制的苏我氏专权依然如故。推古女天皇曾予以**,无奈当时皇室的政治、经济基础脆弱,难以从根本上改观局面。628年,推古女天皇未及预定皇嗣便以74岁的高龄离开人世。根据遗诏,与其英年早逝的爱子竹田皇子同葬于今大阪府的矶长山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