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经济行业分类指导目录(2019版)

文 号:成新经济10号签发单位:

签发时间:生效时间:

为进一步明确我市新经济的活动范围,界定“六大形态”的内涵外延,特制定本目录。

当前,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下,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新经济正以不可逆转之势蓬勃兴起,在协同分享、万物互联中深刻重塑生产力发展模式和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六大形态”是我市基于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成都资源禀赋、未来发展方向的基本判断,提出的现阶段对新经济发展的“成都释义”。相对于传统经济和一般意义上的新经济,“六大形态”概念对我市新经济范畴进行了崭新描述,赋予了独具特色的元素。特别是大量新兴行业不断涌现,新经济企业爆发式增长,传统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我市对新经济活动特征进行分类描述的需要。本目录重点是科学界定全市六大新经济产业形态活动范围,统一新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满足统计上观察、测算新经济发展规模、结构和质量等需要。

本目录的新经济是指市委、市政府《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所确定的六大新经济产业相关行业。本目录的范围及框架为:

1. 以市委、市政府《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要求为指导,根据六大新经济产业实施方案等文件中有关新经济活动的阐述为依据,确定新经济活动的范围和分类。

2. 以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对其中符合新经济特征的有关活动进行再分类。

3. 注重实际可操作性,立足现行统计制度和方法,充分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以保证统计部门能够采集到新经济活动的数据。

本目录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将新经济活动划分为三层,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码表示。第一层为大类,用1位数字表示,共有6个大类,与六大新经济产业形态相对应;第二层为中类,用1位数字表示,共有32个中类,与各牵头部门所处指导意见中对新经济产业的初步分类相对应;第三层为小类,用4位数字表示,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相对应,共有818个小类。

新经济行业分类指导目录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更新一次,经市政府批准后,以部门联合发文形式对外发布。确有需要进行调整的,经部门一致审核同意,可及时组织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