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1985年,比利时当代法语作家图森的处女作《浴室》让法国子夜出版社大为惊艳,出版后更在法国创下一天销售55000册的惊人记录,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5国语言的翻译本。其卖座的原因在于道出了世人的心声及社会现象,也反映出普遍存在于现代人心中的“焦虑”。且又因为它的书写具有“新小说”及“新新小说”的风格,加以其美学的呈现又兼具“后现代”趣味,而成为当代文学作品的典范。

本论文除了将“图森三部曲”(《浴室》、《先生》、《照相机》)与“后现代性”做连结,探讨其彼此之异同外,另一个重点则是找出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新小说”、“新新小说”与“后现代小说”如何在这个遭逢剧变(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充满矛盾的时代(物质文明迅速发展与精神文明萎靡产生严重落差)替世人娓娓道出与社会的疏离感及个人的孤独感,并且如何在阐释当代焦虑的当下为世人找到精神上的救赎,也找到出口。

司马云杰,《价值实现论:关于人的文化主体性及其价值实现的研究》,西安:

崔道怡等编,《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工人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