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佩芬:在巴黎毕加索博物馆,英国设计师保罗•史密斯用戏剧化的呈现方式,重新诠释了毕加索作品中的奇观。

该美术馆在公布以法国画家塞尚为主题的秋季大展时称,为降低成本和减少碳排放,未来对于大型展览将会“非常有选择性”。

黎蓉:戈雅的作品敏锐地捕捉著有关生命、灵魂和意识的主题。我站在他的画作前,敬畏油然而生,也理解了毕加索的坦白。

中国人有多了解毕加索?

房方:作为艺术圈的超级明星,毕加索在中国的境遇却是八卦过多、真迹太少。UCCA的“毕加索大展”能弥补这一缺憾吗?

毕加索与马蒂斯的世纪PK

吴可佳:20世纪西方艺术史,最精彩的话题莫过于毕加索与马蒂斯的相互竞争与欣赏。他俩就像南极和北极。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何帆:无论是现代主义艺术,还是晚近神经科学,揭示的人类心灵奥秘都和常识相径庭。但若没有这些,我们不会崇拜任何已知之外的事物。

艺术收藏家为何一掷千金?

FT专栏作家加普:尽管大量资金流入艺术品领域,但艺术品的回报是不确定的。收藏家购买艺术品可能更多在于社会地位与审美方面的回报。

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正做好准备,迎接可能是伦敦有史以来拍品价值最高的一系列拍卖会,它们的成交总价预计将超过5亿英镑。6月系列艺术品拍卖的拍品包括毕加索、莫奈和马奈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