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使用者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以“人”的角度切入,

才能设计出最符合人的尺度的建筑。处理“人”与“物”的关系,

而非执拗于单体建筑的造型,是中国式建筑设计的题中之义。

北京,在那松散的城中村、别墅、艺术机构杂处的地方岿然自处, 终的图景。不过这不足为奇,他早先设 图,没有效果图,一切看着办——如果业主强烈要求, 以“关系”而非“审美”来看待建筑

然后散发出一点点卓尔不群的味道来。 计的“祝宅”花了八年才完成,此前此后 他就草草勾几笔,否则能省则省。按照他的说法,他关 以“人”和“物”的关系这一切入点来观察红砖美术馆,可能

这种卓尔不群,显然也是它的设计者董豫赣的味道。从业 的“水边宅”和“清水会馆”都耗费了四 注的是建筑的“形是怎么出来的”——翻译过来的意 会有不同的体会。

十来年,代表作不过三四件,在业内的口碑不输马岩松、王澍等 年才完工,与时下盛行的“中国速度”相 思是:我不会凭想象和经验先给你“画”一栋房子,而 如果是初次造访,你多半会被这一建筑所惊讶——单是美

人,然而对于行外之人,却几乎默默无名,唯有亲眼看到他的建 比,董豫赣简直是一个慢行者。 是根据建造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建筑的最终走向。 术馆这一巨大的红砖单体建筑,就已经少见到让人耳目一新,更

筑,你才会在狐疑的同时惊叹:好一个董豫赣! 到了今年,因为展览的缘故时不时要 他关注的不是某个单体建筑的形——如我等 不用说,在展馆之外,还有如此精致而现代的园林在等着你去

初识董豫赣,是因为红砖美术馆。彼时的“红砖”已经开门待 说,只要还有一块砖没有铺好,他也不会 间和时间的关系,将美学放在生活之后。例如,如果 影——无论是早晨还是黄昏,美术馆南墙的镂空立面都会让你

客,造访之时,正是艺术家黄永砅的《马戏团》展览开幕前夕。我跟 离开的。 业主喜欢在院子里种上一株石榴树,则院落的设计 见识到光影的玄妙,不同角度的光线被切割,然后流泻在地面

朋友坐在红砖咖啡馆的北窗边,身后是巨大的红砖砌就的近万平 与绝大多数建筑师迥异的是,董豫赣 需要与之相符;如在红砖美术馆一例,则大体上可 上;或者,当你坐在大厅圆形剧场里,天光从头顶直射而下,一

方米的展馆,北边透过玻璃窗分割的,便是由青砖、红砖和假山池 更像是一个造园者——建造之前没有设计 以说,业主希望不同身份的人如何使用这座美术馆, 时间让你产生身处教堂的错觉。多功能厅正面墙上的十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