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张家山三三六号汉墓竹简正式发布后,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所谓的“一”其实是竹简的编痕,而非字迹,王宁先生的推测不能成立。廖名春解释“无”为“不论”是对的。《古代汉语虚词词典》:“‘无’和它的宾语一起用在谓语前,表示意义相反或相近的条件或情况。可译为‘无论’、‘不论’等。”[5]如《墨子·法仪》:“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史记·孟尝君列传》:“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史记》与简本“无贵贱”可相互参证。如果简本更接近原文的话,今本盖是误将“无”字属上读,又觉“长大好美无”于义不通,遂增“双”字以足其义。《汉语大词典》“无双”条首引书证为《庄子·盗跖》,已非原文。[6]
虽简本“生而长大好美无贵贱见而皆兑之”亦有脱“双”字之可能,但文意自可通,不必言脱。
(编者按:本文收稿时间为2023年3月16日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