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其他讲员的讲章不代表“瓢窃”,是吗? 本书不仅有助于解释这些问题,更探索了伦理上的概念,并为了预防这个问题提出建议,以及在教会里面对这种问题时该要如何处理。

从互联网取得讲章实为易事,加上讲员经常没有充分的时间预备讲章,难怪有些牧师以他人之讲章为基础,稍做修改调整之后成为“自己”的讲章。这股越发兴盛的潮流已经在华尔街日报、国家广播电台及许多基督教期刊里中可见一二。也有些牧师因为这样的事情而被教会解聘。然而,这对他们公平吗?这是瓢窃吗?要如何预防这样的事情呢?

本书不仅有助于解释这些问题,更探索了伦理上的概念,并为了预防这个问题提出建议,以及在教会里面对这种问题时该要如何处理。

本书的每一章最后都有问题与讨论,可供读者个人反省,也可以当作小组讨论题目。这本书是每一位牧者、讲道者、教会领袖及神学生必读之书。

1.内容轻薄短小,但切中议题核心。

2.每章最后都有讨论问题,可供个人或小组研讨使用。

3.以实际例子做为基础,并非空说理论,且有其根据。

4.个案研究可作为讲道学课程的教学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