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于马来半岛与东南亚的莱佛士猪笼草(Nepenthes rafflesiana,Raffles’ pitcher plant),从外观上看起来,跟其他的猪笼草也没多大不同;不过,在每天中午前后的几个小时之间,它的笼子内侧会变得不滑。这时候,附近的蚂蚁就会跑到笼子里面去采食它的蜜汁(nectar)。
但是,除了这几个小时以外,其他的时候笼子内侧都是滑溜溜的;此时只要有蚂蚁走到笼子内侧,就很容易会失足坠崖–下面可没有鱼虾可吃,也没有万年玄冰,只有充满了酵素的化尸水消化液等著将蚂蚁给消化得尸骨无存。
来自德国、英国与文莱的研究团队,对于为何莱佛士猪笼草为何有几个小时干燥觉得很好奇,进行了田野研究。他们在中午那几小时,用稀释的糖溶液保持笼子内侧湿润;结果发现,中午有几个小时干燥的猪笼草,比保持湿润的多抓了36%的蚂蚁。
笔者想,或许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保持湿润的猪笼草,由于每一只蚂蚁都有去无回,使得过去探路的蚂蚁少了,于是就抓到比较少的蚂蚁;又或者,当有蚂蚁失足坠崖时,幸存的蚂蚁会回去通风报信,使其他的蚂蚁不敢去,但有时干燥的笼子,会使得蚂蚁认为,这里是安全的,可以一再造访?这是否也间接告诉我们,蚂蚁的记忆其实并不长久?
原文转载自作者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