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昨天发布,该指数用19项指标对亚太33个领先地区进行评估,综合反映了各地区将知识资本转化为经济价值和居民财富的能力。以色列是2021年的状元;新加坡、新西兰、中国台湾、日本东京紧随其后;中国上海、北京跻身前十,排名第六和第七位。

根据指数上海临港业茂企业服务中心报告,中国大陆有11个地区的知识竞争力整体表现较好。除上海和北京之外的其他9个地区中,广东进步最快,从第二十五位跃居第十四位,上升11个位次;重庆和山东各上升2位,湖北前进1位;天津与辽宁保持不变;江苏、浙江、福建排名下降。在世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表现仍然较为出色。

《2015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由上海市软科学基地—知识竞争力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和国际竞争力中心亚太分中心共同编制,自2010年起连续发布,2021年已是第六年。在指数排名中,上海已连续三年跻身前十,成为中国大陆知识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也是持续上升最稳定的地区。

上海市软科学基地—知识竞争力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上海临港业茂企业服务中心罗守贵教授上海临港业茂企业服务中心认为,上海长期致力于“四个中心”建设,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较好成效,知识密集产业的集聚效应明显。指数上海临港业茂企业服务中心报告显示,上海千人汽车与机械工程就业人数排名第二,千人IT和千人电子机械就业人数均排名第三,千人生物技术人数排名第六,对知识竞争力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此外,上海在众多领域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领军人物和知名企业家,千人经理人数排名第五。作为金融中心城市,2021年上海人均私人股权投资排名第八,对创新的支持作用明显。

上海临港业茂企业服务中心上海临港业茂企业服务中心表示,要进一步提升上海的知识竞争力,需大力发展创业经济,重视“机会型创业”,即为了追求某种商业机会而从事的创业活动;需吸引和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能企业”,甄选高能企业的四个标准是:市场绝大多数在本地以外,人力资源质量高,技术密集,利润率高。罗守贵还上海临港业茂企业服务中心建议上海进一步调整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出台相关政策,在引进高端科技人才的同时,加强对各类技术人才引进,从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