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父母的个性塑造了我们,因为我们会不自觉从中模仿。有话直说固然不是一件坏事,但接下来,离开原生家庭后,与枕边人日夜相处的结果,是否也正在悄悄潜移默化?
这半年我跟老公正式进入了空巢期,以往很多花在两个女儿身上的时间,霎时没得疏解。除了一些例行活动的安排,老公已经成了我最黏贴的对象。
然而,我发现相处的时间多了,口角也比以前多了。
由于谨守不在孩子面前跟老公争执的自我期许,往常如遇不愉快,我都如如不动,不逞口舌之快,待孩子不在身旁时,再慢慢重拾话题,把心结解开,让他了解我的真实感受。这是我们多年来的互动模式,老公也一向赞许我的温和习性。
如今,孩子离家,少了需要在第一时间隐忍的理由,我开始看到另一个我的诞生,一个“像我们家老公的我”—─直白、缺少耐性、有事当下要说清楚、讲明白,如果受了委屈或不高兴,一定马上让身边家人知道,不按耐也不隐藏。
有趣的是,我发现我有越来越像他的趋势,这样的切换,让他不知所措。我像一面镜子,直接反映他说话的方式,他温和、我温和;他急躁、我急躁;他不习惯,这一点我倒还好。
一天我问,如果性格上我越来越像他,他喜欢吗?
他想了一下,耸了个肩膀。此刻我更能体会“给出什么,就回来什么。”这不是好坏对错坚持与否,也不是爱与不爱的问题,而是人与人相处,彼此会相互学习和模仿的结果。
不能小看相互模仿的魔力。朝夕相处,样子会越来越像,性格、价值观也越来越趋近。希望对方如何对待自己,调整自己的举止也许是必要的。
无论是否意识到,我们的另一半已经越来越像自己了,这样的伴侣,你喜欢吗?如果喜欢,请谢谢他,鼓励他,如果不,表示我们还未展现出我们自己最喜欢的样子来。加油,看看谁会先变成自己最想拥有的那个亲密爱人。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本期【魅丽杂志 95期/8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