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互联网正在改变媒体,一般人开始感觉到改变,也许是在地铁车厢和街上看了一个又一个“低头族”出现,最常见到的 Apps,不外乎Whatsapp 和 Facebook。有了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世界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
其实 Facebook 和 Whatsapp是媒体,甚至智能手机本身都是媒体,因为人们的生活模式的改变,寻常人主要接收重要讯息的工具,不管是来自家人、朋友、同事、股市或新闻消息,手机往往是第一个接收工具。现在谁要是失去了手机,都会顿时浑身不自在,像缺少了什么似的。
若说媒体的商业模式,不外乎两种:向用户收钱,或者向广告商收钱。
面向广告商的媒体,像 Facebook 和 Google 般大的巨无霸,尤其是Google,所赚的钱,足够用来提供各式各样不同的免费网上服务。Google 在十几年间迅速发展为全世界最成功的科技企业,Facebook也是近年冒起最快的新势力,最近宣布的新服务 Graph Search,明显投向广告商怀抱,决心踏入 Google独霸的搜寻广告市场争生意。谁可以说他们选的模式是错的?
互联网发达,获取资讯方便,亦养成了一种习惯免费的现象,这现象在亚洲程度特别深。第二种商业模式,主张提供优质内容或服务,然后直接向用户收钱,这模式要跟网上的免费风气抗衡,实行难度高,但也不是没有例子。
近日 Whatsapp 传出在 Android平台正式收费的消息,亚洲地区的用户反应特别厉害,在软件的官方留言版狂轰。其实收费只是不到每年1美元,纵使有人可能会转用其他服务,但预计仍有不少用户付费支持。Whatsapp向来开宗明义不主张广告模式,原因是 Whatsapp 规模远逊于 Google 和Facebook,基本上就是一班工程师,他们不认识广告行业,也没有资源和兴趣去认识,干脆专注于产品质素,明知有竞争对手提供同类的免费服务,反之以“无广告”和更好的用户经验,换取用户的支持直接付费使用。
与此同时,New York Times 在网站筑起收费墙(Paywalls)的试验似乎颇成功,其实 NYT推行收费墙的原因之一,是自知其品牌和定位,肩膀上包袱太多,难以适应简单速食的网上阅读文化,索性推行收费墙是无办法中的办法,谁知错有错著,带来的收入,增长速度快过广告的跌幅,算是误打误撞之中杀出一条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