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年纪的孩子失去了家庭的照顾,徬徨茫然,不知该如何走下去。
如此无依无靠的时候,他们来到这个有阳光的地方,得到陪伴与锻炼。
在爱里,重新开始。
.本书描述19位曾接受张秀菊基金会照顾的少年少女,叙述他们的身世,为何失去家庭,如何来到张秀菊基金会所管理的儿少中途之家,在这里得到安顿与成长。
同时介绍张秀菊基金会的精神、态度与发展。
.被转介安置到张秀菊基金会来安置的孩子们,往往是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被迫提早面对生命中的不美好,小小年纪就在身体与心理受到程度不一的伤害。这些孩子多半遭受过暴力,在家庭里没有得到足够的生活训练,而很多女孩甚至长期在身体上遭受过侵犯。
.这样的孩子往往对自己感到怯懦自卑,不容易自然与人相处,他们需要很真实的生活照顾,很无私的陪伴,很长的时间,才能逐渐信任别人。他们也还需要很多的身体锻炼,心灵磨炼,情感教育,才能渐渐回到常轨。
.面对这样的孩子,张秀菊基金会从生活教育、品格教育和生命教育这三方面同时并进,陪伴失家的儿童少年,度过这段人生的“逗点”,引导他们从黑暗角落走向有阳光的地方。
‧在这里的陪伴与训练之中,也特别着重身体与意志力的锻炼。这方面的训练是循序渐进地,从日常生活中各种体能活动,到定期的野外体验营、单车环岛等体能活动来锻炼。
.本书包含:真实的人物故事,以及张秀菊基金会的工作概述。
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系、新闻研究所毕业。自由撰稿人,曾任报社记者、南华大学、嘉义大学中文系、中正大学传播系兼任讲师,教授“大众媒体写作”“新闻编辑”“编辑与采访”“基础写作”等课程。现任南华大学通识中心兼任讲师,教授“现代公民书写”课程。
推荐序 主宰人生的,必然是自己的选择 萧建华(p.6)
推荐序 让安置成为生命的逗点,而不是停顿 白倩如(p.9)
张秀菊基金会这个大家庭(p.80)
7. 原来生命酸中带甜 小兰的故事(p.99)
张秀菊基金会的体验教育(p.154)
14. 追随上帝的美好旨意 蒂蒂的故事(p.208)
关于逗点咖啡馆(p.232)
跋 从担心到祝福 张秀菊基金会执行长郭碧云(p.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