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在武汉并不陌生,它将武汉的餐饮、旅游、民俗等产业串联起来,文化综合体应运而生。在武汉老牌商圈普遍半死不活的情况下,武汉商业在向文化产业转型中,能否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武汉是有故事也有文化底蕴的一座城市,用开放的胸襟包容着外来人口的涌入。当文化和商业碰撞,两个最带动人气的产业形成了一个新的气候。在武汉,文化综合体并不陌生。然而,在尚未形成规模的状态下,已悄然转型。

如果说吉庆街和民众乐园是依托建筑文化而衍生的商业体,新兴力量往往被寄予更大希望,楚河汉街和昙华林则无愧为仿造汉文化的经典代表。

昙华林处于武昌徐东商圈、楚河汉街、司门口商业区黄金三角之间,以武昌千年历史来打造的文化综合体,愿景是成为武汉下一个文化封面。然而,出现在昙华林的人群多以学生为主,他们将该地视为文青场所,拍照合影。

“武汉有很多商业体,虽然带文化气息,但是建筑并非是历史保留下来的,总觉得缺乏味道,来到这边不知道可以逛些什么”。提起昙华林,有年轻人直言夹生。

论文化,新建的文化综合体极力效仿。

楚河汉街因万达入驻带动了商圈发展,这里引入过国内知名综艺节目的拍摄。楚河游船、汉街大戏台,均是楚文化的缩影,可是人流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大。

开街几年,具有楚文化的店铺几乎不见,反而被武汉所有商业体都能见到的优衣库、星巴克、阿迪达斯所占据。

“武汉并不缺乏商业体,同质化相同的品牌吸引力并不强,但是文化体验又缺乏。”业内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