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部每集只有15分钟的文化专题片,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兴趣。
专题片里,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单霁翔,在约40摄氏度高温下,与清华大学张谨教授一起,穿行在北京市东城区,边走边说,聊起了东城区的诸多文化遗产。
一位北京观众说,虽然从小东城生、东城长,但是对很多文物古迹并不了解。看了这个叫《老单走东城》的电视片后,才发现,原来这么多文化遗产就在身边。
曾经担任过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为何选择关注一个城区,讲解很多人身边不起眼的文化遗产?我们的遗产保护工作,如何才能深入人心?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带着诸多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单霁翔。他谈起这几年在东城区的文化传播,谈起如何让文化遗产的魅力“飞入寻常百姓家”,便打开了话匣子。
单霁翔是老东城人。他回忆,6岁之前在曾经的龙须沟附近生活,1971年到1978年之间住在美术馆后街,留学归来后又住在东城区,最近20多年,更是一直住在东城区一处房子里。
“我对东城区有很深的感情。东城区可以说是我的故乡,我的童年、青壮年和老年都在这里生活。在这里,走过街头巷尾,处处都是文化,我就想着如何能把东城区的文化魅力宣传出去。”单霁翔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