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与创作者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与解读。
记得中学的时候曾听过一位前辈分享,
创作者完成了作品后,作品再不属于创作者,而是拥有了自己生命,
它会用自己方法去令观众欣赏到它不同的面相,
就像一首歌,每个人听到的故事可能会不同,每个人代入的心情也不尽相同。
2020年,阔别一年没有推出个人原创歌曲的Hubert,
终于有他的新歌《没身份妒忌》,
我第一次听到这首制成品,第一次看到整份歌词的时候,
心想“哗,这种卑微的单恋太虐心了吧,比做兵更可怜”,
我对这首歌的解读是,
这完全是个未爱过已不能爱下去,可怜的单恋故事。
相比起主题的“没身份妒忌”,
更令我起鸡皮疙瘩的是“打搞”两个字,
“打搞”其实是很严重的嫌弃。
喜欢的人为自己做些什么傻事都会觉得甜甜的,
“兵”为自己服务,就算不喜欢人也会开心有人替自己办事吧,
普通朋友为自己好,没有感激也最多无感。
究竟有多讨厌一个人才会觉得对方在打搞自己?
究竟有多讨厌一个人才会有意无意间让对方觉得他在打搞自己?
但能令一个人灰心得觉得自己打搞了对方,
必定是对方在相处中向自己传来嫌弃、厌恶的讯息,或是冷言冷语。
会说出这句说话的人究竟是爱得多卑微才要如此卑躬屈膝,
明明自己受伤了,离场时仍要用最礼貌的字眼作结,
可以感受到一定是长期的伤害才会把自己缩得那么细。
眼看对方对其他人好好,但自己仿佛做什么都不对,不知道该如何自处,
这感觉很煎熬,煎熬到最后剩下退出这条路可以行,
更是连出现在对方生活的资格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