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读一读”“写一写”暑期团队干部“四史”学习教育。为了让团队员们的暑假过得快乐、充实且有意义,廊下中学团队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有序开展“四史”学习七个一活动,让团队员们的暑假生活“红”起来,从小传承红色基因,树立学习榜样。
利用假期时间团队干部和党员老师共读一本书。团队干部在党员老师指导下读完《红色故事100篇》,并纷纷撰写了活动感悟,表示要学习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树立坚定理想信念,让自己的青春格外闪耀。
红色基因到底是什么?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学习革命先烈们的革命精神,而红色基因就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它植根于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泥土中,传承于英雄人物用行动谱写的事业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红色基因,对于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阅读《红色故事100篇》时,我深深地被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所感动,每每读着读着就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其中《寻找杨子荣》这则故事更是令我感触良多。故事讲述了农民杨宗贵在1945年初离开了家人去当兵,此后再也没有回过家。之后,有人说他当了土匪,村里就取消了他家的“抗属”待遇。家人都不相信为人正直、吃苦耐劳的杨宗贵会当了土匪。妻子许万亮直到去世也没等到丈夫回来。家里人也只是相继收到“失踪军人通知书”和“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母亲留下了滚滚热泪,几年后安详地离开了。但更意外的是,杨宗贵竟然是电影《智取威虎山》里的英雄杨子荣!听到这个消息,哥哥杨宗福边喊边哭着往外跑,到母亲坟前把这天大的喜讯告诉了母亲。
这则故事正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绝大多数的革命先烈都是出身贫寒却满怀热血的老百姓。当他们听到国家有难时,义无反顾地离开“小家”,奔赴战场,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也要为“大家”作出贡献。
虽然我们身处和平的时代,也要树立理想信念,发奋图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国***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革命文化波澜壮阔,红色故事、红色基因十分丰富。
从中国***的建立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将“小我”融入“大我”,抛头颅、洒热血,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在《红色故事100篇》中,有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有人民战士的忠贞坚韧;有“沂蒙母亲”的大爱情怀;有“山东红嫂”的无私奉献……而我最喜欢的是《英雄母亲俞宽增》。
俞宽增的丈夫因病两耳失聪,家中全靠她一人支撑,她为人宽厚善良,深明大义。理解并支持儿子们的革命事业,因此被敌人诽谤为“土匪窝”。她在面对国民党的惨无人道的折磨后依旧宁死不屈,穷凶极恶的敌人,不仅没有使她动摇,反而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
1938年5月她与二儿子和两个孙子一起投奔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在战争中她的家人为了国家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到1944年8月,俞家12口人只剩她与大儿媳两人!但她从未后悔,哪怕家破人亡也绝不放弃革命,这种舍“小我”为“大我”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书的第一页写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只要不忘初心,就永远迷失不了前进的方向与道路。让我们接过前辈的旗帜,捍卫英雄的荣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地址: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农建路500号 邮编: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