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座落在两条干道之间的静巷内,周边是四到八层的既有住宅社区。由于基地的特殊形状,使其面前道路可以指定在离建筑物较远的街角一侧的道路,让建筑物得以高层的形式,以较低的建蔽率,留设较大的绿地空间。因而在地面层规划了大尺度的退缩和留设街角的开放空间以提供友善的邻里公园,同时也减轻大楼量体对街道造成的压迫感。沿街退缩的人行道空间以带状水池代替围墙,并植以高大落羽松及其它大乔木,让地面层公共空间朝都市打开,在保有公私领域的界定时亦消弭了大楼量体对人行道及对街的透天社区的压迫感。
高23层的大楼在19层以下为双拼,之上则为合并的一层一户单元。地面一层设有图书室、视听室以及宴会厅等公共设施,二层设有建身中心以及供访客用的套房等,顶层设有空中会所供住户交谊休憩使用。屋顶设有休憩观景露台和可以推杆的迷你果岭。以其高度与位置之便,在屋顶的公设空间可360度环视台中市区天际线和大肚山的自然地景。
造型上打破对称的平面格局,在立面上以错层阳台和高层的单边退缩,营造出带有律动的活泼量体感。阳台从北侧的实体女儿墙到外包覆的玻璃版到南侧的金属栏杆,从实到虚,加上每户阳台上的桂花,让整体造型在轻巧活泼之外,也渲染了一些大自然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