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蚊不是蚊子!”中兴大学昆虫系副教授李学进,对小黑蚊已有15年余的研究。他指出,小黑蚊不是蚊子,孳长环境与蚊子不尽相同,清理住家环境时,应特别注意庭院、水沟壁等潮湿地面,若附着青苔就易孳生小黑蚊。李学进表示,民国50、60年时,台南、花莲等地就发现小黑蚊的踪迹,目前全国各县市已沦陷,较多的地区为花莲县秀林、凤林、瑞穗,南投县的竹山、鹿谷,台中市的大坑及台南的归仁、关庙等地。他强调,很多人把小黑蚊当成蚊子,拼命清水沟,却忽略小黑蚊纺虫藏身的水沟壁,尤其墨绿色的青苔或藻类,为小黑蚊最喜欢的生长环境,除了用力刷洗,还可喷洒除藻剂。他指出,小黑蚊己蔓延全台,15年来到各地调查,同样20分钟,有些地方能有上百只小黑蚊聚集,有些只有数只,目前采药剂防治小黑蚊,但药效过了,小黑蚊仍再孳长,定期清理住家周遭潮湿地面,才能有效杜绝小黑蚊。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生物系助理教授林宗歧也说,环境高度开发和地球暖化,增加许多温暖潮湿的空间,有利小黑蚊孳生,台湾的确已被小黑蚊攻陷。他认为要削弱小黑蚊族群,最好从清除蓝绿藻着手,木栈道、水塘边、石阶、疏落树林的阴凉处,这些都是小黑蚊幼虫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