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护子女是人之常情,不容许子女与别的小孩发生争吵或被人欺负的情况。如有类似事件,家长便赶快为他们“出头”,甚至责骂“欺负”自己子女的小孩。然而父母有否想过,这样做未必是对子女有益呢?若对孩子们的争吵事件处理得宜,将是一个令他们学懂如何与别人相处和提升沟通技巧的好几会。

父母试试回想自己成长的经历,曾否因与人争吵而产生反思,并加强了处理纷争的能力。孩子之间出现争执其实很正常,因为这时期他们正学习相处,争吵正是摸索的过程,当中包括与良好的朋友,同时也包括一些行为不良或情绪欠佳的同伴,才能有机会孕育出全方位的相处技巧。如有事件发生后,家长 不需将幼儿分隔,家长也不要先责骂对方的孩子;同时亦要避免指责子女,因为家长未经了解,就对其中一方作出责备,是较为草率的行为。

除非危急及人身安全,否则家长要尽量避免第一时间作出干预,因为除了要从孩子们的对话中了解事件,更要给子女学习机会;家长先观察他们如何处理,说不定他们双方已能自行讨论及妥协。

不过在特别情况下,例如出现暴力或其中一方完全占上风的一面倒情况时,家长便应介入排解。可即时将相双方分隔,阻止暴力的进行恶化,并了解事件的因由,是欠缺玩具、食物不足、被取笑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家长尝试处理事件的起因。

请留意切勿以对错的话语责备任何一方,因为他们仍未建立这种意识,反而应该采取清晰直接的说话作出指导,强调正面及行为,引导他们应该尊重别人、和睦共处及礼让等与人相处时的应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