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国高铁线网由原来的四纵四横,形成了现在的八纵八横。规划到2030年,整个高铁路网要达到4.5万公里。
二是拓展区域铁路连接线。在“八纵八横”主通道的基础上,规划布局高速铁路区域连接线,目的是进一步完善路网,扩大高速铁路覆盖。
三是发展城际客运铁路。在优先利用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开行城际列车服务城际功能的同时,规划建设支撑和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有效连接大中城市与中心城镇、服务通勤功能的城市群城际客运铁路。
3、青银通道。青岛—济南—石家庄—太原—银川高速铁路(其中绥德至银川段利用太中银铁路)。
7、厦渝通道。厦门—龙岩—赣州—长沙—常德—张家界—黔江—重庆高速铁路(其中厦门至赣州段利用龙厦铁路、赣龙铁路,常德至黔江段利用黔张常铁路)。
华北的核心,无疑还是 北京、天津。京津成为连接东北和华北的两条通道。青岛、济南、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通过高铁拱卫京津。
中原的郑州是超级枢纽。看下图:
华东的合肥,是高铁新贵,多路。南京由于位置的尴尬,不东不中,地位相对走弱了。在未来城市格局中,同属长三角城市群的合肥、南京的恶战不可避免。从下图也可以看出,长三角高铁密如蛛网。
武汉、长沙是华中名副其实的高铁枢纽。
华南高铁的密度反而不如长三角和京津冀,虽然该去的地方似乎也都有了,但还有加密的余地。广州无疑是华南高铁的枢纽。不过,深广一体化,也谈不上深圳落败。在东南沿海,值得注意的是,福州完胜厦门。尤其是,福州台北高铁如果成行,福州无疑是东南区域城市中心。
在西南诸省中, 成都、重庆无疑是高铁枢纽。
西安高铁汇集,在西北的地位将更加凸显。
更西北的区域呢?一条高铁通乌鲁木齐。
当然,在高铁具体实施过程中,具体某些方面肯定会有所变动,但是大致应该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