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达,许多实体商品纷纷被虚化传往“云端”存放,因此人们渐渐不需要CD、随身碟等存取物,这些塑料物也因而被减少产出,进而对地球的环保有着正面影响。不过在数字化的同时,是不是真的有成功保护到地球?近来一份研究报告竟然是说“NO”!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虽然人们因为音乐数字化的关系,慢慢地不再需要透过CD、MP3、黑胶等物来聆听音乐,但这样的串流产业所制造的温室气体却比过去实体音乐产品全盛时期时还多。

许多人疑问为何音乐数字化明明已经减少了塑胶的使用量,怎又会产出更多的温室气体呢?研究报告也指出,因为人们使用音乐串流服务后,只需要每月付一点费用就能享受到大多数的音乐,因此串流公司为了要储存与传输音档,所耗费的电力与资源也大幅提升。就拿1977年黑胶唱片巅峰期来相比,当时生产唱片时,所创造的温室气体约15.7万公吨,但现在音乐数字化,透过下载及音乐串流服务所排出的温室气体却约有55亿公吨之多,明显可以看出现在音乐产业的转型并没有成功对环境带来保护。

不过对此,研究人员也强调,公开这份报告并不是想要阻止人们听音乐,又或者重回实体音乐的时代,而是希望可以透过这份调查报告,让人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消费行为,并唤起节约能源的环保意识,这样才能有效地替地球减少更多的危害。此外,也呼吁爱地球的同时,也要给音乐创作者合理的报酬与保护。

【本讯息文字图片未经原提供单位许可,不得任意转载及连结,如有需求,请洽原资料提供单位。】

地址台北市信义区松德路161号21楼 21FNo161Songde Rd.Taipei Taiwan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