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大家早已各飞东西。有时候,只能假借拿文凭或询问升学的理由,才能回学校相聚。因为,我们再也没有回去的理由。
普遍上,我们这群刚毕业的青年,多数会选择在住家附近打工,赚点钱补贴升学费用。当然,有者也在家帮忙父母亲或摇二郎腿。至于我呢,属于前者的一分子。
我的打工之旅乃是条坎坷的道路。不过,却因为这条路的崎岖,我成长了不少。当初选择的第一份工作是记者。这是一份期待已久的工作。凭着自己当过三年学生记者的经验,只身到槟岛光明总社面试。结果,被录取了。同时,我也辞掉了。只因为,我对记者面对的种种挑战感到畏惧。
随后,紧跟着朋友的步伐,成为了幼教中心的助理老师。从这份工作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也希望以后能从事教育。无奈的,一时的不满,冲动地辞掉工作。过后,又因为自己体力有限,再次把那每天需要搬货的工作辞掉。这份工作,我只做了三天。
这期间,各方关心我的老师、家人、朋友开始对我嘘寒问暖。开始怀疑自己的每个决定是否错误。甚至,埋怨对方以性别差异、成绩不卓越为由,而不聘请自己。各方的劝说、自己的检讨与反思,让我更明白了自己的心态。
一路上的跌跌撞撞,身心疲惫,更曾一度跌入深渊,看不见希望之光。老妈常在家念我说,比起哥哥,我有多好命什么的。从刚开始的坚决否认,到最后的不得不承认。我才知道,走不出这个家,我永远长不大。
下午,朋友在面子书上看见我上线,便问我说“你没有上班吗?”。我在想对方的心里应该不会又以为我辞掉工作了吧?当然,那也只是我的揣测。如果对方有这样的想法,我想也不奇怪。
或许,我在学校的这六年里,一直都走得很顺。只要乖乖,不犯法,我就是个好学生。到了社会,才发现自己原来是这么的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