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白先勇的“台北人”写的是无法忘怀的过去,那这本“纽约客”写的就是一种想要摆脱过去的孤寂感吧!看透了“台北人”中尹雪艳那种挥不去的旧时上海风华,与游园惊梦里斩不断的昔日丰采,再对照起“纽约客”中留学海外的思乡情绪与逃避,都不禁让我感受到一股惆怅与无奈的感觉。
其实第一遍看“纽约客”的时候,我并不喜欢这本书,可能是悲戚与宿命感太过沉重,重的让我有点喘不过气,但第二次再看的时候,竟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当然这本书并没有因此变的欢乐,却让我的心境变的清明多了。
在看“纽约客”的时候,一直不断的浮现著“台北人”的情节,其实“台北人”想要叙述的并不是台北,而“纽约客”叙述的也不是纽约,“台北人”里的角色们,总是想着总有一天我们一定可以回去,而“纽约客”里的角色却让人感觉到他们再也回不去了的感觉,这两本小说所要表达的都是一种对于过去的眷恋与对于过去的舍弃,用着不同却接近的方式,叙述著两种类似却迥异的心态。
看着李彤那种不顾一切的个性,也许只是抛不开过去的一时灿烂,谁不是这样呢?四个好朋友就属她最为勇敢洒脱却也被视为疯狂;黄凤仪的家书,是一篇悲哀却无奈的谎言,他沉沦在纽约的都会里,不愿意让母亲知道却也无法舍弃这样子的生活;命运相异的吴振铎与吕芳,到了最后终将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齐生的伯父,漂泊多年而无法再也无法回归的那种失根的悲哀,在书中历历在目;云哥生命的缺憾,在另一种方式中终于得到救赎;而罗大哥失去安弟的痛楚,在东尼与大伟的逝去,似乎也得到了升华。
最有感觉的是最后一篇的《Tea for two》,在东尼与大伟追循回自己的根源之后,留下的那一封信件,不知为何让我感到心酸不已,却又为他们感到喜悦,是一种找回自己的感觉,抑或是众人的行为令我感到感动呢?其实我也不得而知了。
P.S:在看书的当下想了很多很多,想要诉诸于文字却一片空白, 也许等到年纪再大一点再看这本书,会更有感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