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他看来像个在顽皮小孩面前无法控制情绪的父亲,但当你去细看这人经历的感受,你看到的是一个感到挫折、愚蠢与失败的父亲和男人,在觉得无助软弱之时,急切寻求逃脱困境的方法。
有个男人曾和我谈到他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脾气的问题。他说他的脾气就像座火山,总是在他最不希望发生的时候,没来由的爆发。在工作了漫长且令人精疲力竭的一天后,他下班回家看到孩子们在尖叫、跑来跑去、把家里搞得一团乱,他总会尽力安抚他们,要他们守规矩。
他试了这些年来学得的技巧:好好和他们说话、和他们讲道理、忽视他们、陪伴他们、以坚定的态度对他们、和他们做心灵沟通、奖赏他们、惩罚他们,但没有一项有效,孩子就是不听他的话,接着他就会感到怒气开始在他体内沸腾。他会无助的设法控制怒气,忍住它、接受它、爱它、允许它、超越它、“不加选择的意识”它、压抑它、“成为”它,但它还是会爆发,不管他做了什么或不做什么。然后他会发现自己正在咆哮大骂孩子,说难听的话侮辱他们,即使他没这个意思,他还是做了之后会让自己后悔的事。他的脾气似乎超乎他所能控制的范围。
当他看到孩子们在尖叫吵闹的时候,所有令人不舒服的想法与感觉渐渐升起,例如无法当一个好爸爸,还有无法掌控情况的无能。“我是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不能管教好孩子?我是个大人,应该要能够掌控情况,但我却做不到。我是个失败的父亲、失败的男人。”首先是强烈的挫折,然后是绝望与极大的无助感浮现,淹没了他。男人开始觉得自己像个无助的小孩,不再是自己所希望成为的成熟与强壮的父亲。他觉得他所有的认同都在崩塌,一种对存在的焦虑窜进心里。
他几乎感觉自己要死了,实际上,死的只是他的自我形象,一个成熟而强壮的父亲形象;死的是他认为自己应该成为、别人也认同的自我形象。他在面对自己一直以来投射在世界中自我形象的死亡,而这对抗被挑起的原因竟然只是因为孩子们有点吵。
因为感到无助、无力与恐慌,他有了攻击的欲望。因为感到软弱,他想要再次变得强壮。某部分的他不想感到无助或失去控制,特别是在孩子的面前!
表面上,他看来像个在顽皮小孩面前无法控制情绪的父亲,但当你去细看这人经历的感受,你看到的是一个感到挫折、愚蠢与失败的父亲和男人,在觉得无助软弱之时,急切寻求逃脱困境的方法。然后你看到他无法对自己或孩子承认这件事。在盛怒之下,我们总会发现不被接纳的痛苦与无力感。
直到这男人能看见自己真正想追求的东西之前,他觉得苦难只是碰巧发生在他身上,而他只是个无助的受害者,或是基因的设定让他易怒,亦或他对孩子的反应模式是命中注定的,因此没有任何改变的希望。但当我们用一些方法去揭露他真正要追求的东西时,他为何受苦和这些苦痛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都变得显而易见。他只是想要摆脱当下的感觉,不让自己感到无助,即使一分钟也不能。他不能接纳当下感到的无助。
当他能看到自己想摆脱的无助,他自然会知道他根本不需要逃脱;因为无助感是可以被接受的,不需要任何附带条件。(我晚点会解释为什么连最负面的感觉都能被接纳,又要如何接纳)。他过去从来没有让自己真正感觉无助,一时半刻都没有(但其实你只需要面对一下子而已),他以为那样是不好的。当知道无助在这时是可以存在的,甚至在无助中还有些奇怪的喜悦和平静,他不再焦急的想逃跑。
接纳无助感的存在,意味着他不再是生命的受害者。无助已不能掌控他,因为它已不被允许随意出现或消失。他发现,当容许自己感到软弱无助,彻底的孤立无援时,他反而不那么无助,而且比以前更能控制情况。力量不是软弱的反面,真正的力量在于拥抱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