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来源于残,却远不同于残,故缺不能称之为残。
缺却相似于残,只不过多数人认为缺相对残来说没有那么冷酷。佛学认为,缺乃万物之根本,月有缺,物有缺,人有缺,缺乃人性的根本,如果称残,只能代表外表之缺陷,但称为缺的话,就可论为物本身的罪恶了。
但世人往往宁可选缺而不选残,故世俗的虚伪来源于此,世人往往忽略了事物的根本而视其外表,女性容易如此,男性也易如此,故古人有云:妇人之见或鼠目寸光等,由此可见古人就已看透了残与缺相差之根本。
故古语中的月缺亦是如此,人缺亦如此,圣人之所以无欲,无求,无念,亦都不过无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