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埠镇建置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原称望夫归、望夫冈。客家话“夫”与“埠”谐音,后演变为望埠,圩地以此得名。自明、清、民国至今,行政区域名称先后变更为英石图、蓢菇图、赤珠乡、英石乡、蓢菇乡、蓢桥乡、望埠乡、望河区、望埠区、东风人民公社、望埠人民公社、望埠镇。

宝墩湖:宝墩湖足有数百亩之宽广,湖中有一个小岛,形似海龟,名叫宝墩。宝墩在民间有不少美丽传说和解不开的迷,为宝墩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吸引了不少专家学者前来探秘。

本文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