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克氏锥体糯鳗(米克氏美体鳗;米克氏糯鳗;糯米鳗;穴子鳗;臭腥鳗;海鳗;沙鳗;白鳗;银箸)
形态特征: 身体适当延长呈长圆柱两端略窄的微纺锤状,尾部侧扁,头部及身体呈淡褐色,全长为鳃孔位体高及肛门位体高之10.7-13.6及13.3-17.0倍;肛门靠近全长中点,肛门前长占全长的47-50 %;尾长无特别延长,其长度约为肛门前长的1.0-1.1倍;尾端较硬,不易弯折,尾部末端鳍条退化,较背鳍及臀鳍的鳍条短;背鳍起点略后于胸鳍基部;奇鳍具有较宽且明显的黑色边缘,至末端渐淡,鳍条不分节;胸鳍发达,位于体高中点,胸鳍上2/3处具黑色斑块,基部上缘约于眼睛垂直中点水平线以上;鳃孔几乎为垂直,位于身体侧边中间以下,其上缘与胸鳍基部中点等高;全长为头长之5.2-5.9倍,吻端略尖,口裂末端约位于眼睛中点略后方,上颚略长于下颚,吻长约等于眼直径,吻长为眼直径之0.8-1.1倍;眼睛大,约占头长的19-21 %,眼睛后缘上、下各具一暗色斑;嘴唇发达,具上、下反褶之游离唇瓣;前鼻孔为短管状,靠近吻端,后鼻孔为椭圆形,位于眼睛前面,眼睛垂直中点水平线下方。上眼窝有3个感觉孔,下眼窝有5个感觉孔,前鳃颚有8-11个感觉孔,颞骨接合处有0个感觉孔;胸鳍鳍条数为10,肛门前背鳍鳍条数为63-67;背鳍前侧线孔数6-7,胸鳍前侧线孔数6-10,肛门前侧线孔数47-55;背鳍前脊椎骨数7-11,肛门前脊椎骨数54-58,血管闭合处前脊椎骨数82-84,总脊椎骨数141-146。
栖所生态: 栖息于100-400米深的海域。
地理分布: 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海域。台湾目前出现在西南及东北海域。
利用: 量多,渔民以底拖网或笼具捕获;除当下杂鱼制作成鱼粉利用外,亦有摊贩贸易行为,但渔业之经济价值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