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不是一间告解室,不是为了让人走进来买一张赎罪券。只有当纪录片能够做敏锐进步的提问,或者在无论结构性的问题或人性与情绪之复杂性上,让人们获得深刻一层的认识时,它才能够开始产生具有救赎意义的感动、和具有政治意义的行动。消费性的感动,无论那泪水在当下是多么认真,常吊诡的只会带来对结构性问题更大的漠然与冷酷。
在这层意义上,对纪录片的拍摄者甚至爱好者而言,不理解“事物的核心”,就永远到不了纪录片的应许之地。我必须庆幸目前的台湾还不到这种地步,我只是忧心。
你我所处的当下台湾 ─《宝岛曼波》
这样的主观,这样全然投入的激动立场,让《宝岛曼波》奇异地宛如一部记录九二一后续重建工作的通俗剧。来回各方观点的真实辩证,精彩至极地提供了观赏者,对问题核心更深入的逻辑性思考。《宝岛曼波》虽然不是一部要赚人热泪的剧情片,
我很好奇,山形影展的观众和评审从影像中看到什么?他们为什么喜欢这部纪录片?一对平凡的台湾父女日常生活对他们来讲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