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第一条:不可以开口跟别人要东西吃(上)
昨天是弟弟的校外教学,四年级的三个班级,连同爱心妈妈,
坐上游览车到了大埔自然保育公园。香港很多这样的保育公园,都维护得很好,
让不论是爬山健行赏鸟的大人或是户外教学的的学生,都有舒服的感觉。
“干净”当然是舒服的第一要件,香港做到了。
一个爱心妈妈负责看管五、六个学生,个个看来都是被家庭照顾得很好的孩子。
中午野餐时间,当大家拿出自己的午餐,我这组的一个男生,白白静静的斯文模样,
如果从父母的角度,绝对看不出任何异状,他看着弟弟保鲜盒里的寿司,说:
不知道为什么,还没等弟弟回答,我却马上奉上我的寿司,问他要不要?
他毫不犹豫的拿了一个。我不记得,他有说谢谢。
“你给我一个,然后我就不来烦你。”或许我是被他这样的说法吓到,
所以直觉地想要帮弟弟排除难题。
这句话,如果光从语文的角度来看,不是乞求,而是威胁。
但诡异的是,他的脸上和语气,没有任何一丝丝威胁的味道,
所以我要给现代孩子的表达方式取一个名字,叫:“乞讨式的威胁”。
傍晚,我跟弟弟讨论这件事时,弟弟说他并不介意给他一个,
因为寿司又不是洋芋片,常常可得的东西,没什么舍不得,但是他却说:
“我还是觉得很怪,每天吃饭时间,他都来跟我们要东西吃。”
妈妈知道,那不是吃不吃得饱的问题,而是感觉问题,被人骚扰的感觉不舒服。
“妈妈,而且,每次他自己的便当都还没打开,就开始跟别人要东西吃了。每次。”
弟弟继续说,“后来我不是到大树那边去看地上的蚂蚁吗?
他又来跟我说,再给我一个,真的是最后一个了。”
我们母子就坐在沙发上,弟弟靠在妈妈身上,晚饭前的五点时刻,我们愈聊愈起劲,
“妈妈,每天中午吃饭时间,不是只有他,很多人都这样,
有时候有人还会先问左边的同学,不给,再问右边的,也不给,然后又再问前面的。”
“学校卖的三明治真的很好吃,不大,切成两半。”我知道弟弟的意思,
只有两半,已经很珍贵了,怎么给人一半呢?而且,
怎么会有人去“要”别人已经不多的食物呢?
第一次发现,现在孩子的这个现象,是三年前,在台湾的小学里。
当下,我就帮孩子设下规矩。
规矩第一条:不可以跟别人开口要东西吃。(当然,三岁娃儿跟妈妈说肚子饿除外)
直接明白的告诉孩子:你的午餐就是妈妈帮你准备的那一个,
不论别人手上的有多么好吃,都不要开口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