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胡慕情综合报导】种树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更能净化空气。环保署22日发表针对近3年常见树种净化空气程度的研究,将树种分级,提供民众植树参考。

环署从95年度至98年度与学术研究机构合作,针对常见的20种树种,以枝叶围封箱、熏气箱量测,评估空气污染物及二氧化碳的净化能力。

初步分级结果显示,A级(净化综合能力较佳者)有台湾榉、印度紫檀、苦楝、黄连木、小叶榄仁、琼崖海棠,B级(净化综合能力次佳者)为樟树、茄苳、乌心石、光蜡树、大叶山榄、阿勃勒,C级(净化综合能力普通者)则是桃花心木、榕树、锡兰橄榄、水黄皮。

环保署表示,主要交通干道因车流量大、汽机车大量排放废气,落尘量及二氧化氮较高,两旁行道树可选用樟树、水黄皮、光蜡树、茄苳;中央分隔岛则因生长空间受限制,可选用黄金榕、月橘等。

至于商业区或办公大楼中庭处,因人潮多、空间密闭,空气循环不佳,适合种植台湾榉、茄苳、月橘;工业区的苯及甲醛含量较高处,可选樟树、台湾榉、茄苳、光蜡树、印度紫檀等;二氧化硫、臭氧、二氧化氮等含量较高的工厂,则可选茄苳、黄连木、苦楝、大叶山榄、桃花心木。一般场所若是为了减碳,桃花心木、垂叶榕、榕树、凤凰树都适用。

环署强调,维持良好健康状况的树木才能发挥净化空气的最大的效益,分析结果除将登录在环保署网站外,也会编辑成册提供民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