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为世界文学带来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些最多产和最受欢迎的小说家,董启章就是其中之一。他以香港为基地,以这个城市为灵感的持续来源。本文讨论董启章在小说中表现香港(V城)的多重性的意义,重点是他2007年的小说《时间繁史:哑瓷之光》。

在这部小说中,董启章通过倍增的时间性,探索将香港视为多重历史空间的叙事可能性。本文创造了一个术语“V型时间”,来指代这种人物的增生和思想上的考古。在董启章作品中,时间以个人和集体的历史经验的多种可能性展开,镜像的V形类似沙漏。在分层的叙事中,人物在写作中创造了虚构的自我。把创造性的自我定位为文学建筑师,董启章的虚构写作挑战读者重新思考在殖民主义现代性的线性叙事中被边缘化的地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