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颜志豪报导 】本校庶民文化筹备中心于4月6日在人言大楼914教室举办一场专题演讲,邀请交通大学漫画研究中心洪德麟副主任主讲:“台湾漫画史-漫画产业面面观”,洪老师以幽默的口语述说,全场笑声此起彼落,相当精彩。
漫画一直是许多人儿时的回忆,总是为那一张张的图画魂萦梦牵,究竟漫画有何神奇的魔力,掳获这么多人的心。洪老师从事漫画研究时日已久,对台湾漫画发展史了若指掌,在这场演讲中巨细糜遗的为大家阐述台湾的漫画史。
洪老师表示,台湾的漫画历史已有一段时日,在1940年代,许多人对漫画开始有兴趣,部分作品也陆续出现,如风行一时的“诸葛四郎”。40年代后期,适逢战后时期,评论性漫画窜升,讽刺政治乱象的意味较浓,由漫画上不难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动向。到了50年代,**意识高涨,理所当然的,此时漫画以**题材挂帅;1958年,漫画杂志风起云涌,如“学有杂志”、“漫画周刊”等,同类型漫画有20余本,当时并没有版权的压力,仿日风潮蔚为一阵旋风。60年代新秀崛起,替漫画艺坛增添新流,漫画业蓬勃发展,不少人以漫画创作致富,有每年4000多本的年产量;但是到了70年代 ,台湾漫画跌到谷底,与60年代形成强烈对比,只有200多本的年产量,台湾漫画弥漫着一股低气压;一直到了80年代,台湾漫画有20年的空白期,被日本漫画所取代,到现在日本漫画在台湾已占有一席之地;到了90年代,台湾漫画才又出现曙光,也渐渐走向国际化。
洪老师指出,台湾的漫画商机无可限量,漫画品质已达世界水准,但漫画如何与产业结合再创更好的商机,值得大家的思考。漫画反应了历史,结合了社会文化,对文化价值的贡献功不可没,未来在文化保存与传承上应该如何建构,乃是当务之急,相信在漫画家与国人的努力下,台湾的漫画享誉国际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