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知预热式热交换器分为鳍片、管束及板式,由于板式造价高且考量装置空间及重量后,目前常见的以鳍片型及管束型为主,热处理曲线中,升温与持温的功率需求不同,而习知锅炉使用单一热交换器,其容易导致热交换效率不佳或是高压力损失的情形。整合鳍片型与管束型成为复合式热交换器,其可依不同操作状态切换流道,有效的控制压损情况。
提供燃烧器在制程之升温曲线最适化之热交换率与系统稳定性。
同时降低风机功率与耗电量。(弹性使用低压损的热交换器)。
未来因应不同的热处理制程(550-950℃)、炉型、炉体尺寸,弹型调整切换模式以满足需求。
自预热式设备(热交换器)均仰赖国外进口,价格高昂,发展本土化的复合式热交换器可降低购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