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说是第一款引起我注意的蕨类植物,因为她的外型实在太可爱了。有没有吃过扭纹粉(或称螺丝粉)?团叶鳞始蕨活像一条条长长的扭纹粉,一株株毕直地生长在树林的边缘。她的正式名字太难记,因此我和孩子们为她改了个别名叫“扭扭粉”。在行山的时候见到,我们会说:“看!有扭扭粉!”,意思就是见到团叶鳞始蕨的踪迹。

团叶鳞始蕨一般生长在低海拔的树林边缘较为空旷的土坡上,在山径步道旁最为常见。植株15-20公分,叶子为一回羽状复叶,叶片呈扇形,虽然丛生不对称,但一点也不觉乱,远看倒像一串螺旋形的小波浪。

山边发现团叶鳞始蕨的地方常常同时会有铁线蕨的踪迹,主要的外型分别是前者直立一枝,后者散开扁平;前者叶柄从幼芽长至成熟均是青绿色,后者叶柄则呈褐色,偶尔还会遇到些红色的叶子。

基部长出二回羽状复叶的团叶鳞始蕨植株。

有些植株的基部长出二回羽状复叶,垂直于主叶柄,形状像剑柄,令螺丝粉顿变成秦叔宝的杀手锏。根据郭城孟老师的《蕨类入门》,基部生出二回羽状复叶的植株为孢子叶,担当繁衍大任,孢子囊群位于羽片边缘,可惜今天没拍到照片,日后再补上。

书中说“鳞始蕨”的名字由来是“开始具有鳞片的蕨类”,较古老的蕨类品种根茎上的是“毛”,后来进化成如鳞始蕨科的“窄鳞片”,再进化成“鳞片”。我带了放大镜尝试到野外观察,却完全无法辨认出团叶鳞始蕨的鳞片组织,看来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清。

但当环境回归简朴,人便可以从最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神奇。那怕只是一颗不起眼的杂草,也能带来从心而发的赞叹。

↓↓↓若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在下方的“赞赏键”按赞,我会因此获得收入。

你需要先登入“赞赏公民”的账号。若你没有注册账号,请你以 Google 或 Facebook 注册再按赞吧,完全免费。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