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的。许多反应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在火焰中释放出刺激性或有毒烟雾(或气体)。 禁止明火。禁止与性质相互抵触的物质接触。见化学危险性。禁止与高温表面接触。 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禁止用水。
灼烧感。咳嗽。气促。咽喉痛。呼吸困难。症状可能推迟显现。(见注解)。 避免吸入微细粉尘和烟云。密闭系统和通风。 新鲜空气,休息。半直立体位。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给予医疗护理。见注解。
尽可能将泄漏液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用砂土或惰性吸收剂吸收残液,并转移到安全场所。不要冲入下水道。化学防护服,包括自给式呼吸器。
气密。不得与食品和饲料一起运输。
与食品和饲料、性质相互抵触的物质分开存放。见化学危险性。干燥。严格密封。
物理危险性: 蒸气比空气重。
化学危险性: 与高温表面或火焰接触时,该物质分解生成光气和氯化氢高毒和腐蚀性气体。加热时或与碱、醇、胺和二甲基亚砜(见卡片#0459)接触时,该物质迅速分解,有着火和爆炸危险。与强氧化剂激烈反应。与水或蒸汽反应,放热和生成氯化氢腐蚀性烟雾(见卡片#0163)。与金属盐接触时,浸蚀许多金属,生成易燃的氢气(见卡片#0001)。
接触途径: 该物质可通过吸入和经食入吸收到体内。
吸入危险性: 20℃时蒸发可忽略不计,但可较快达到空气中颗粒物有害浓度。
短期接触的影响: 流泪。该物质腐蚀眼睛、皮肤和呼吸道。食入有腐蚀性。吸入蒸气或气溶胶可能引起肺水肿(见注解)。
爆炸极限: 空气中2.5%~27%(体积)
与灭火剂如水激烈反应。肺水肿症状常常经过几个小时以后才变得明显,体力劳动使症状加重。因而休息和医学观察是必要的。应当考虑由医生或医生指定的人立即采取适当吸入治疗法。工作接触的任何时刻不应超过职业接触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