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一直是重要的治癌手段之一,然而不少病人一听到化疗即闻之色变,认为化疗极为伤身,害怕出现贫血、脱发、呕吐等副作用。随着近年标榜疗效更佳、副作用更少的标靶药物、免疫治疗等新型疗法相继出现,令不少人认为化疗已经过时,可被其他治疗取代。上述讲法并不完全正确,随着化疗药物的改良,加上混合治疗的广泛应用,化疗仍是癌症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化疗针对癌细胞增生能力的特点,以药物干扰癌细胞分裂,抑制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破坏DNA结构,从而抑制癌细胞繁殖或消灭癌细胞。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为例,在化疗药物出现前,患者存活期只有约4个月,第一代铂类药物在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出现后,病人存活期可延长至半年至8个月;到九十年代初,铂类药物联合其他化疗药使用,进一步把病人的生存期延长至约8至10个月。其后的新型化疗药物如吉西他滨(Gemcitabine)、多烯紫杉醇(Docetaxel)、紫杉醇(Paclitaxel)、长春瑞滨(Vinorelbine)等出现,均为病人带来曙光。
医学不断进步,第二代、第三代的化疗药物本身副作用已大减,而现今针对副作用的药物也不断演化,有效纾缓病人治疗后的不适。事实上,其他新型疗法也有一定副作用,例如标靶药物也有机会引致高血压、流血、血栓及肾功能受损等副作用,但只要透过医护团队紧密监测,其实病人毋须过分担心。
化疗现时除了作为一线的治疗方案,更多会应用在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局部晚期治疗等,配合放射治疗也是近年常见做法。医学界正全力研究在化疗上加入其他新型疗法的新治疗模式,例如以化疗配合免疫治疗,以及化疗加上抗血管生成药治疗等,希望强强联合,一加一的治疗效果大于二。总括而言, 化疗的历史虽然悠久,但仍有很大空间继续开发,可以预期化疗仍会在癌症治疗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Yes本人同意所提交之个人资料会交予香港综合肿瘤中心作联络及跟进用途。 如日后有合适或同类产品/服务、活动或由医护人员提供的最新专业健康及癌症资讯,本人同意香港综合肿瘤中心可以电邮通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