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新竹市长候选人林耕仁发表“城市美学”政策,要让让市民在生活中随处可接触艺术与美学。(图/林耕仁竞选办公室提供)

国民党新竹市长候选人林耕仁16日发表“城市美学”政策,强调以在地人文与自然环境永续共存的理念,将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景观、建设、与环境色彩共融,透过与环境进行深度对话,呈现舒适减压的城市美学,疗愈市民朋友的生活。

林耕仁表示,他所强调的城市美学包含“生活美学”、“城市景观”、“环境色彩”、“公共艺术”四大范畴,不但让市民在生活中随处可接触艺术与美学,同时透过色彩与景观的调和,营造舒适减压的环境。

在“生活美学”方面,林耕仁强调“美学生活圈”以及公共活动的美感融入。除将结合艺术团队启动城市美学辅导,寻找社区人文意象,透过植栽美化与人文艺术,串联公园与社区间的带状空间,塑造“美学生活圈”。同时也将公共活动融入美学概念,在活动内容中引入美学教育,并透过营造活动空间美感,让民众在美善环境中参与。

在“城市景观”方面,林耕仁指出,透过法规修订与奖励办法,鼓励公、私空间配合,搭配当地人文加值景观设计,提供公众使用,增添居民休憩驻足空间。另外,针对老旧建物提供重建、整维补助,鼓励老屋新生运用,创造经济价值、美化市容并活络地方。他也将推动商店街景美学改善计划与历史街区活化,创造协调并具文化魅力的市容景观。

在“环境色彩”方面,透过色彩学与设计手法连结街道铺面、街道设施、公共建设与周围环境,创造舒适减压的街头色彩。并且依据不同环境特色,拟定适宜环境色彩意象并与周遭景观调和,呈现具在地特色的视觉美感。

针对“公共艺术”,林耕仁强调,要考量当地民众需求并透过民众参与,强化在地特色与公共艺术之结合。同时整合公共艺术与都市景观之相容性,落实艺术与环境融合的美感呈现。

林耕仁表示,当选后将成立“城市美学委员会”,邀请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等专业人士与市府跨局处代表担任委员,针对市府公共工程、公共艺术、街道设施及生活景观等面向,提供相关美学咨询。也将盘点闲置土地及建筑物予以活化利用,结合在地艺术家成立城市美学推动平台,并作为艺术创作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