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使他们由“愚蠢”变得聪明了呢?兴趣。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职业,就等于踏入了通向生涯成功的门槛。

美国研究者曾对2000多位著名的科学家进行调查发现,很少有人是出于谋生的目的而工作,他们大多是出于个人对某一领域问题的强烈兴趣而孜孜追求,不计名利报酬,忘我地工作。他们的职业成功是与兴趣是紧密联系的。

喜欢=兴趣?

我们常说,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那么,喜欢一个东西或一件事,就是兴趣吗?显然不是。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或者说,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例如,你对某项活动感兴趣,就会对该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并积极地思考、探索和追求。而并非三分钟热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有趣是兴趣过程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兴趣发展的低级阶段,它往往短暂易逝,非常不稳定。

处于这一阶段的兴趣常常与个体对某一事物的新奇感相联系,随着这种新奇感的消失,兴趣也会自然地逝去。

乐趣是兴趣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它是在有趣定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兴趣发展的中级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个体的兴趣变得专一、深入起来,如喜爱画画,很可能会每天“侵泡”彩笔油彩中。

志趣是兴趣发展过程的第三个阶段,当乐趣与个体的社会责任感、理想、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时,乐趣便变成了志趣。

志趣具有社会性、自觉性和方向性,是个体取得成就的根本动力,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兴趣人的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人对所从事的职业活动,具有创造性态度和产生创造性行为的重要条件。兴趣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自己所喜欢的职业知识,启迪智慧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当一个人对某种职业发生兴趣时,他就能发挥整个身心的积极性,积极的感知和关注该职业的知识、动态,并且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充分调动和发挥他的职业潜能,更能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一个人对某一工作有兴趣时,枯燥的工作会变得丰富多彩、趣味无穷。兴趣使工作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兴趣可以调动身心的全部精力,以敏锐的观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投入工作,从而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据研究,如果一个人对某一工作有兴趣,就能发挥他全部才能的80%-90%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不疲倦。而对工作没有兴趣的人,却只能发挥20%-30%,也容易产生倦怠。

另外,多方面的兴趣可以使人善于应付多变的环境。如需变换工作,只要自己感兴趣,也能很快熟悉,适应新的工作。

对某一职业有浓厚的兴趣,是智力开发的启蒙。兴趣是行动的动力。

英国著名女人类学家古道尔从小喜欢生物。她中学毕业后,对黑猩猩的强烈兴趣,使她不畏艰险,只身进入热带森林与黑猩猩一起“生活”了10年之久,并获得了极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揭开黑猩猩的秘密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