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艺术(在杜象之后)都是观念性的(本质上),因为艺术仅观念性地存在着。~约瑟夫.科苏斯(Joseph Kosuth)~
书非书,物非物,一切创作其实都在艺术观念的驱动下而诞生,总览梁平正各系列作品,可深知他是一位兼具“思维”与“作为”的艺术家。在“重力释放”之后,他再度提出“倒置美学”的创新观念。
“倒置美学”是梁平正在观察人类制作器具时,首先注重功能性,其次才考虑美感;然而经过时代的进步,这些旧器具被机能更好的新器具所取代,渐渐丧失其实用性,在此之时其潜在的美感顿然浮现。梁平正以反向思考,“倒过来”创作器具,抽离器具的功能,赋予器具全新的轮廓之美。在此论述下,梁平正创造了各式不具功能的物件,如无法阅读之书、无法乘坐之椅。
在艺术的“作为”表现上,每一件木雕作品上都留存着一刻一凿的肌理,身体力行地亲手将作品完成,累积至今的各项考验让梁平正领悟到“顺性而雕”的重要。
20世纪初,杜象的“现成物”概念就像潘朵拉之盒,一发不可收拾。在此概念下,梁平正或多或少亦受到这股意识的牵动,对生活里的器具——汤匙、叉子、工具等具有实用功能的物品产生兴趣,再透过“倒置美学”的概念,抽离其功能性,巧妙的是,他又依然把握住视觉上一种暧昧的特质,比如作品仍能看出像汤匙般的圆形内凹轮廓,借由这点来引发观者产生疑惑,让艺术的原创性和趣味性充满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