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给河南省近80万考生争取更多的招生指标,让更多优秀的河南学子去首都上大学,河南省副省长王菊梅率团向首都高校推荐河南考生,恳请北京高校在今年高招中能给河南投放更多的招生指标。面对副省长带队组织的“推介会”,北京一些高校招办负责人深受感动,纷纷表示会考虑把机动指标多向河南倾斜。(《东方今报》3月17日)

高考分数线、录取指标地区间的不平衡,不仅是广大群众、莘莘学子关心的焦点,

也是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议论的焦点。这种不平衡实际上是公民受教育权利不平等的外在表现。在我国,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等原因,教育资源本来就贫富不均,再加上现在高考录取政策上的地区差异,造成教育资源的分配“穷的更穷,富的更富”,这不仅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更是对部分公民(主要是农民)的歧视。

副省长进京或许可以为河南考生多争取到几个招生名额,貌似是在争取教育的公正和公平,实际上是在“挖东墙补西墙”,河南名额增加了,别的省份的名额却会减少,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地方行政的干预又势必让高考原本已经倾斜的天平更加失去了公平性。如果全国各地的副省长都进京游说,难道北京的高校能一一都加以优惠?因此,省长进京“革”不了教育不公的“命”!制度上的不平等必须要靠制度的改革来解决,否则“高考不公,省长进京;省长进京,更加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