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
本品口微撇,深腹,下承圈足,胎质洁白细腻,修胎规整
本品口微撇,深腹,下承圈足,胎质洁白细腻,修胎规整,通施白釉,釉面光亮润泽,外壁三面分别以釉里红绘折枝荔枝、寿桃、石榴三种纹饰,以荔枝与利字谐音而寓意“利”,以桃子多寿而寓意“寿”,以石榴多子而寓意“多子”,合称“福寿三多”纹,寓意多利、多寿、多子。据唐英在雍正十三年撰写的《陶成纪事碑》记载,雍正御窑品种有“一仿宣窑宝烧,有三鱼、三果、三芝、五蝠四种”,即为本品之所本。外底心双圈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雍正初年开始采取秘密建储制度,将继位人选封存于密匣
雍正初年开始采取秘密建储制度,将继位人选封存于密匣,再置于乾清宫中“正大光明”匾额之后。至此“遗诏”虽仍然具有向天下宣告继位人选的形式功能,却不再作为皇位继承的直接法源依据。雍正八年(1730)六月的一场大病,曾几乎夺走世宗的生命,不过现存的《雍正朝起居注》却对此事相当隐讳,倒是高宗为其父亲之陵寝──“泰陵”所撰写的〈圣德神功碑〉(乾隆二年九月)里披露:雍正八年六月,“圣躬违和”的世宗特地召见他和其他亲王、大学士与内臣数人,“面谕遗诏大意”